1.培養嘗試新事物的性格
我很喜歡學東西,雖然不一定所有學的東西都會永遠學下去,但我的確有不少個人興趣跟儀式,都是好奇跟好玩開始的。學音樂、英文、園藝、重訓跟飛輪都是這樣。 飛輪很容易入門,調整腳踏車跟學習踩踏的技能都不難,也很適合剛開始想運動的人。 學英文原本也應該是快樂的,是考試跟填鴨打壞了我們學習的興致。用英文跟外國人聊天,是很多人的夢想。重新開始,用一個正確、健康又正面的心態學習,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里茲螞蟻啟發課程 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設計的。 經常學新東西也可以讓一個人保有靈活跟彈性,減少老態。 2.幫助我了解為何而學 我剛開始踩飛輪沒有特別目標,純粹為了飆汗跟腦內啡飆高的一個爽感。但當我連續上課一段時間後,體脂肪開始下降,整個人都精實了起來(當然我每週2次的重訓應該也有幫助)! 我個人不喜歡隨便踩踩,輕輕鬆鬆運動。學英文時我也是充滿明確目標。例如今天我要做一個六分鐘英文的摘要,我就會完成它,把口說/寫作的成品做出來 3.找到對的老師很重要 飛輪踩了五年了,我發現有些老師幾乎不會跟學生互動。有些人甚至從頭到尾都在玩手機(踩飛輪的時候玩手機?)老師也不會講他們。 恕我直言,雖然玩手機是個人自由,但是我在認真騎車,你在旁邊追劇,我的注意力一直被那些手機畫面打擾。我認為老師必須阻止課堂上違規的學生,對其他認真同學的權益來說才是合理的。 我目前上課的老師什麼都很棒,但對我來說最棒的地方是,他會要我們自己設定一個強度,然後要踩一個確切的時間(例如三分鐘)。我們有時會慢慢騎,有時要嚴格的跟著拍子站起來坐下,站起來坐下,無限迴圈。這些訓練讓我了解我自己的能耐,更能刺激我突破。 另外,老師歌單完美的符合他要我們騎出的感覺。要熱情,他會放搖滾,要我們高強度耐力賽時他會放永無止境的電音。他也會常常下來調整學生的姿勢,更會用眼神示意我不要聳肩。 關心學生進度,因材施教的老師是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5.專心很重要 上面提過,居然有人會在飛輪課一直玩手機⋯ 我認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明白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運動時專心,不想東想西,跟上老師指令,運動效率好很多,也讓腦袋放空,休息一下,好處太多了。 6.設立小目標很重要 我認為學習要成功,一點一點的進步帶來的成就感是必要的。 強度強,一開始只能踩30秒沒關係,慢慢加,有一天就可以踩一分鐘。學英文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會講一句,再講一段,最後可以講到雅思口試要的兩分鐘。 一開始就想講滿2分鐘,達不到就沮喪不已,哪有這樣學東西的呢?人體要發生改變,就是需要時間,急不得的。 7.訂好時間後就不假思索的去做 每週訂課後就照表抄課,我不會時間快到了還在想,「蛤~現在下雨耶要去嗎?」 缺乏自制力的人很需要外力的推動,自修英文也是如此。報名上課交作業是我們很多學生說唯一可以敦促他們學習唯一的方法。那麼,就訂課吧!說不定一年半載後真的變成你的固定習慣了。 8.自信的養成來自紀律與堅持 人性,是傾向偷懶與耽溺的,所以大部分的人會欽佩自律又堅持的人,尤其是當他們展現出明顯的成果時,無論是良好的體態、早睡早起或後天學會說一口流利的外語。 當我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血汗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由得會感到滿意起來,就像今天早上我跟 Max老師 @maxteachesenglish 先去健身房一個小時,才加入里茲螞蟻吃喝團,我們兩個,走路都有風呢! 你也有自己感到驕傲的好習慣嗎?是什麼?跟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