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週,被荷航弄不見的大行李在世界上某個角落孤獨旅遊七天後也終於抵達Leeds,我也採買好開門七件事之柴米油鹽醬醋茶。接下來就是很重要的銀行開戶跟準備開學了。 在英國,不管你要辦什麼事,都要事先約。要開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要有可以證明自己地址的信件。所以在約開戶之前,還得先叫別人寄信給你或在宿舍都付好錢搞定後跟學校申請 bank letter。提醒大家,這些東西出發之前都要注意,以免白跑。很多時候在台灣做事也是這樣,只是台灣人重人情都會給彼此方便,有些人甚至讓你事後補資料,英國人做事一板一眼,因此有些留學生會抱怨就是了。 當年,台灣的銀行全都是弄得很像隨時會被搶的感覺(都弄得有點像金庫的感覺,櫃台上空會有玻璃或塑膠板包住,很有距離感)(但我小時也真的常有銀行搶案。故鄉基隆田寮河的橋上長年掛著紅布條,上面斗大的「結夥搶劫唯一死刑」讓人難忘)。所以,當我實際到了Leeds大學對面的Barkley銀行時,我在門口再三確認再確認都無法確定那真的是一間銀行。 我的老天,裏面可溫馨了。沒有鐵窗,沒有隔板,你跟銀行行員的距離近到讓我不可思議。到處都有舖地毯,木桌沙發椅,空氣中充滿radiator加熱過的CO2的味道,安安靜靜靜俏俏的氛圍,實在跟我經驗中像菜市場般的台灣銀行們太不一樣了!!! 我安靜的坐下來,等待我約好的人員幫我處理。你們大家猜我是怎麼樣把一百萬台幣帶去英國的?因為我知道爸媽不知道怎麼把我辛苦借到的信用貸款一百萬滙到英國,我更怕他們把我的錢又拿去還沒有告訴過我的債務。我無法信任他們。所以我是帶「旅行支票」,一百萬的旅行支票。 就這樣一張一張,銀行的櫃台小姐,幫我存到新開的戶頭裏。 跟所有開戶的動作一樣,中間她不斷的需要離開坐位去給主管蓋章或影印。但每一次她起身,每一次她回來,總是會不斷抱歉。那天我至少收集到一百次的 Please bear with me。 在那一整年的留英人生中,我跟英國當地人接觸很密切,樓下管理員、學校的教務處員工,路上的第二第三代印度籍英國人開的餐廳或雜貨店老闆,我都跟他們很熟,常常聊天,他們開口閉口就是一直抱歉。當然,我觀察的結果,發現英國人基本上真的把所有的耐性全都用在排隊了。 星期五的超市大排長龍,排隊要半小時,跟前後左右的大媽或伯伯四目交接時,他們都會跟我微笑,也會跟我聊天,而且那種聊天的藝術,真的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大家天花亂墜的一直講,但就是不會講到私人的事情。我最喜歡的事之一就是在每天出門的時候,聽旁邊的人都在講什麼。從今天的魚多少錢,到明天會不會下雨,到前面印度人店面重新裝潢要三個月後才會開,較年輕的英國人會講昨天Big Brother實境節目又有誰做出很誇張的事或誰又被被淘汰。反正在英格蘭北部的人生,我覺得每天語言上的刺激都很多,我接觸到的口音也很多。很多台灣人甚至英國人問我到底為什麼英文會這麼好(不是我自己講的啊喂),我常都覺得就是大量接觸外加更重要的,大量使用。是的,要大量使用,天天使用,一直用,英文才有可能進步。 很多學生都說,他們每天都有聽英文、讀英文,但是英文還是不流利,文法也不好。當然啊,我自己也是一直到20歲以前都不會英文的台灣人,我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啊!因為,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也就是英語教學原理中最基本的 productive skills(#產出技能)-- 寫作跟口說,在很多學習者的世界,都是缺席的。可能一直背單字,甚至考了高分的托福或多益,美美的筆記本上寫了幾千個英文字,但是都不會用,甚至不會唸啊。 在人跟人使用英文交流的過程,你很快就會知道哪一個字你講出來之後他們頭上有問號,你也會聽到當地人到底是用什麼方式說英文的,他們都用什麼字,什麼樣的文法。 跟嬰兒或幼兒學說話一樣,我每天都微調我的發音跟用字,調到我們溝通順暢,辦好事情,還變朋友。 很多人說,口音不重要,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口音真的不重要了。但,前提,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什麼呢?前提是別人要先聽得懂才行啊。很多人母音都不對(譬如Mac讀 Mek,confirm讀 conform),又說口音不重要,整個就是miss the point了,這問題已經不是口音,是到了把中文「借我一萬」發音成「借我一甕」的境界了啊,這樣不管再講幾遍,溝通就很困難啊。 不知不覺,又快寫到IG限制的2000字,抱歉掃興,今天口記只能寫到這了。下週繼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