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離開了最後一份被人雇用的工作,開始當自己的老闆之前,我給自己放了一個大假。先是去了柬埔寨兩週,然後再去了瑞士與德國。原本要用12天就壯遊德國就好,出發前我突然想起我在芝麻街兒美的總部工作時,有一個瑞士同事Sarah。翻出她的email,last minute火速聯絡之後,我立刻在日內瓦訂了airb&b。幾天後,我從桃園起飛,在法蘭克福下飛機,就一路直奔這個我一直很想造訪的城市。Sarah 也真的如期出現在日內瓦我民宿的樓下。
大家都知道我不小心飛到都柏林的故事嗎?
其實因為太白痴而安排錯旅程的故事我實在很多,朋友應該都很習慣了⋯ 我曾經在26歲前往巴黎(Paris) 自助旅行時,忘記飛到歐洲要加一天,抵達的時候旅館的老闆說你昨天沒有出現已經取消了⋯ 我得再花一晚的錢⋯ 我們實體課轉為線上課已經進行一週多了,接下來他們說要再關三週,但我認為目前看起來群聚爆發的狀況恐怕至少在一兩個月之內台灣是不可能恢復原狀的。身處 #人跟人的連結 如此接近的補習業,我想短期內我們就別想進教室上課了。所以,我們就擁抱科技吧!最近我們公司所有的課程都打九折,看到什麼喜歡的就快點報下去吧,目前每一個班都是額滿的狀況,班主任不斷加開名額,但是還是被馬上買光,我也感到無奈啊。
昨天晚上又開了一個新的 里茲螞蟻基礎課程 ,又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有一個已經考過托福準備留美但是卻陪著兩個好朋友來補習的暖男(非常熱衷baking,會烤scone),有很喜歡煮咖喱飯的日商西裝男,有著迷於做梅酒並且多方實驗的上班族,熱愛衝浪的長髮男,週末跑步的軟體工程師,喜歡瑜珈的會計師事務所朋友,在大學教會計非常愛嘗試新的手沖咖啡的教授⋯
本篇文章為 #梅姨新年信心喊話文 系列的第三篇,希望能幫助仍然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年輕朋友理清自己的人生優先順序,也希望大家找到自己的 purpose,讓我們短暫的人生沒有白活。
He that is good for making excuses is seldom good for anything else." (擅長找藉口的人,很少擅長其他事情。)—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專業的耍廢人士可能一耍廢就十年完全不為過啊。 「英國腔好假!」
「我還是喜歡美國腔!」 這是兩句我很常聽到的話。 很多學生上過我們的課以後,慢慢開始用英國腔說話。他們常常回來跟我訴苦說,他們被同事跟朋友們嘲諷,「你英文怪腔怪調!」「我聽不懂你的英文!」身為一個母親,很多時候我感覺學生們很像被人欺負的孩子。我會幫他們打氣,告訴他們,我不覺得他們的英國腔怪腔怪調,而我的意見比較重要(其實他們說英文本來就怪腔怪調,所以才會來上英文課啊!即便他們換上美腔說英文,還是怪腔怪調啊,因為他們本來也沒有美腔啊) 本篇文章為 #梅姨新年信心喊話文 系列的第二篇,希望能幫助仍然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年輕朋友理清自己的人生優先順序,也希望大家找到自己的 purpose,讓我們短暫的人生沒有白活。
#我如何成為一位英文老師 1999年,我23歲那年,剛剛完成了我人生第一個巨大的目標--我用自己工作存的十萬元,從歐洲壯遊兩個月回來了。 *壯遊的前傳也會在以後詳述 我不想再回去貿易公司上班,當時曾在世貿展覽館當過一兩年的貿易袐書,薪水有兩萬六(遠遠超過2008年政府突然開啓的22K低薪世代),照理來說,繼續當國貿袐書應該會有很理想的發展。但是我其實沒有很喜歡每天坐在電腦前跟外國人書信往返出貨事宜跟應付偶爾會推門進來詢價的各國客人。 #英國腔 #禁賣排毒茶 #健康之道 #detox #health #避免uptalk
剛才在BBC Lifestyle & Health News看到這則新聞--The detox tea campaigner,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我對於這種英國口音無法抗拒,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只要他們一開口,我就會著迷,一路聽完他們想要講什麼。這是一種很純綷的個人偏好,因為口音沒有好或不好的,就是自己覺得悅耳的跟不悅耳的。 #學英文的態度 #collocation #搭配詞的力量 #學語言一定要學會查字典 #英國腔 #Lucy #值收藏糸列 #後面Bonus還有測驗題
我覺得Lucy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她這系列的「單字+搭配詞」影片我認為超級有幫助的,但說穿了她就是列出一些很常用(即便看起來超簡單)的單字,然後把這些字怎麼用唸給我們聽。她幫學習者把查字典的枯燥工作全都預先做好了啊!!!再把單字跟搭配詞用她那充滿魅力的英國口音說出來。真的是躺著就可以學英文了啊。真是佛心來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