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留學,或有留學的打算,或打算安排你的子女留學,這篇文章真的值得一讀。歐洲學生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當年在Leeds留學的我跟大學部(undergraduate)的一群國際學生很好(里茲大學東亞系East Asian Studies,他們全都是會講中文的外國人),忘了是在什麼場合下認識,應該是喜歡參加活動的我到處參加不同同學會結識的。 我們大概有十幾個人變成好朋友,只有我是台灣人,兩三個來自中國但都在英國住很久甚至出生的華僑,一個新加坡人,其他人都是歐洲人(英國、德國、斯洛伐克、英日混血),好笑的是德國人、斯洛伐克人跟英國人的中文都遠比我最好的朋友-出生伯明罕的香港男好太多了(當年他不太會講中文)。當年我28歲,比這群人大幾歲,但他們已經都住過中國一段時間(gap year之類的)。 我們最常去對方家煮飯,當然也會去喝酒,但我每天都覺得這些人怎麼感覺好像年紀比我大(長得也比我老當然XD),一整年相處下來,真的感覺歐洲教育下的孩子似乎很了解自己,而教雅思英文已滿十年的我(十年,oh my God),每每上口說課,仍然覺得大部份的同學都不太了解自己,只有少數會看到幾個目標明確的學生。 現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人要把他會的東西展現出來,別人才會看得到,才算數。我常在課堂上說,你會再多的英文字彙,但卻都無法真正的在合宜的上下文中使用出來,那認識再多的字也是白搭。在真實的世界跟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交流,並不是考翻譯,而是天天在上演著敍事能力以及邏輯批判的大考驗。台灣教育一直以來過度重視德智體群美五育裹的智育,而智育的教學方式居然還是停留在填鴨式。 2009年我曾經在英國住兩個月,認識朋友的朋友,一個念LSE的來自中國的學生,跟她吃了一頓飯,對方博學多聞的程度真的讓我覺得真想回台灣把教育大大改革一番(還是也不用忙了,當中國統一台灣時,就會幫台灣改革了?)漸漸的,似乎我看過的人當中,只慢慢的剩下台灣人,「多數」都是「生平無大志」「不求功名」「只想過著簡單的生活」「我只要小確幸」,生活就是上班打卡然後快點約吃飯。台灣的媒體已全部轉型為美食頻道、中韓劇對打跟貴婦八卦台,若要打開看到世界的窗只能自己努力的上非主流新聞網,買大誌,如果不做出這些努力,就淪為開口閉口都是芝麻小事的島國居民。 我沒有說這樣的生活不行,但如果人人都這樣,台灣的經濟,台灣的健保,台灣的許多問題,誰來解決呢?還有,沒有錯,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魯蛇,不會比台灣少,但台灣不像已開發國家,沒有老本可以養太多的魯蛇,而養不起太多不事生產只會消耗魯蛇的歐洲國家也都在瓦解中的。 後記:至今還是跟這群朋友維持聯繫,每當他們來台灣出差我們都會碰面,每年耶誕節也會寫group mail跟大家報告自己最近的工作展望以及私人生活及興趣。我真的很幸運在人生的各段旅途上都交到讓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