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第一線的英文老師,我了解很多同學有發音上的困擾,有些同學甚至說已經請native speaker在眼前示範了數次work跟walk過卻仍然學不會這些字間的差別。英腔的節目、廣播在台灣現在也很普遍了,要聽到英腔的機會並不少,但很多人的發音就是一直呈現一種亂念、不穩定的狀態,一下念對,一下又大爆錯。其實搞了半天,大部份的人都是美腔為主,但是又加入了一點英腔,誰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我想為何發音會如此困擾台灣人的原因可能如下: (這裹沒有要討論台灣腔。台灣人有特有的台灣腔本身並沒有問題,就像印度人雖然有腔調,但他可能還是可以考到雅思口試滿分的。腔調跟發音錯誤是完全兩回事。腔調無罪,發音錯則會被扣分) 1. 因為台灣老一輩的人若是有出國留學比較常去美國,很多人帶了「類美腔」回來。有些字很像美腔(例如sure, four這種捲舌音),但æ跟e還有雙母音eɪ則是不分:ɜː跟ɔː也都發一樣的聲音(例如tax, test, taste;work跟walk聽起來通通同一個聲音)。 2. 而如果這些前輩回來教英文,幸運的話就真的是純正美腔,不幸的話就是「類美腔」,若老師自己本身都分不出英文母音的差別,當然沒有能力糾正學生了,所以就一代錯一代了。 3. 還有算算時間當年移民去美國的台灣人生的ABC們全都長大成人了,而他們有些會回來台灣,一口完美的ABC特有的腔調相當搶耳(我的英國朋友說Chinese Americans們中有些人會特別把R字音發得比原本的美國人更誇張,所以叫那腔調作ABC accent),還有ABC當了藝人(記得LA Boyz嗎?在我國高中時他們帶動了一種會美語就很潮的概念,人人都知道他們是誰呢)。所以很多台灣人就此認定英文就是美語,其實也不是他們的錯就是了。因為台灣是島國,島國就是容易封閉,加上英國或歐洲對台灣人來說一向都比較少聽聞到他們的新聞(畢竟在過去四十年我的成長過程感覺是美國好像是相對強國,英國一直就好像美國的小弟一樣,當然接收到美國的訊息也會比較多)。總之,這是一種熟悉度的問題。美腔因為常見所以覺得較親切吧。 4. 其實英式英文發音一點都不難。大部份的聲音中文/台語/粵語其實都有(客家話我不知道),所以若是第一次學英文的當下就有好好被教導,應該是不可能會一直長期處在念錯的狀態。例如,當老師教waste這個發音時,就應該要把聲音念對或寫下來「喂伊st」,少了那個「伊」的聲音,就是我現在每天面對的全班大亂念的結果。有被我糾正過eɪ發音的學生舉手! 只要一個字錯就會全部有雙母音eɪ的英文都會錯:face, lake, cake, taste, Blake, Kate, favourite, behaviour, neighbour, baseball, etc. 當然不只eɪ這個聲音,幾乎所有的母音在台灣都是被蠻輕忽的對待,而這些發音錯糾正起來是浩大工程,極浩大,而且不一定可以改正成功。若有上過我的課都應該看過我海噹學生的樣子。真的是老師學生都很辛苦。而一切都是因為當時的老師沒有教好。而當時的老師沒教好,接下來學生的耳朵就壞了,好像怎樣都再也聽不出eɪ發音中的那個「伊」了。 那解決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全台灣的老師改學英式英語啊啊啊(誤?)當然是不可能啊,這裹不想討論不可能的事了(也是沒必要啊,美腔其實也沒不好啊,只要是真的美腔,而不是「類美腔」就好啊)。啊既然老師不可能全面改學英腔,所以問題又回到學習者身上,要自己想辦法啊。什麼辦法,就是打掉重練啊。所以我才會在基礎班教英式英標啊。重新學一次音標跟瘋狂的練習是大人改掉錯誤發音唯一的方法了吧。 所以,想重新學英國音標的同學可以先利用一些免費線上資源,例如 BBC Learning English – the Sounds of English節目裹的教學影片自學。平時有空就讓自己有一個全英文的環境,從早上起床就播放BBC Radio隨便一台,週末有空就看個英國片或追一下有類英國腔的劇(例如Game of Thrones)。真的想要也可以參加個短期的遊學課程(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花一年留英的。這裹有個學校,同學可以參考-Oxford House College),當然有老師糾正發音是最好的。就像外國人想學閩南語,看看線上影片是可以,但真正要學到台語發音的精髓可能還是需要有老師吧,連台灣不會講閩南語的大人突然想學都需要老師,還不見得可以學得好呢。英文還是個外國語呢。(別再問我線上課程啦,同學們我事業沒有做那麼大。我們只有小小家教而己。就近找個學習場地比較實際) 所以,就快點開始吧。重點是,跟練肌肉或學樂器一樣,學一個語言不能是三天打漁、五天曬網,想到才練習。一旦開始,就要有決心持續才行。早一天開始,就早一天成功喔!(想到學習我就會充滿信心。但想到人性則是充滿絕望啊XD) |